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我的兩聲道擺位(四)940623
回頭看看上次寫的”我的兩聲道擺位(三)”是92-11-12寫的,
到現在居然也過了一年多了!空間雖沒變,但是東西器材還是變動不少。
目前的系統:
電源專線:太平洋22mmè供應220V
訊源:
1. ONKYO老CDPè110V
2. SONY DAT PCM-2500è220V
前級:PARASOUND P/LD 2000 è110V
喇叭:BM15Aè220V
訊號線:
1. DATè前級:M.C. D-102 MK Ⅲè XLR
2. 前級è喇叭:CARDAS CROSSLINK 1Sè XLR
器材眾相:
調音設備:
中低頻擴散板:諾氏擴散板×4組è自行設計製作。
活動式吸音板:吸音材採用之前團購的白色PE吸音材剩料搭配打孔透氣型表面吸音材。
左側牆面擴散吸音擺位處理: 左側牆面擴散吸音擺位處理:
調音柱:本體直徑35cm×高121cm,表面為黑色烤漆處理,上下各預留一個5mm螺絲孔可以作為懸吊或其他考量之用,另預留約1cm左右的厚度空間,以備要配合不同需求時貼覆不同表面材或調音材料所需的安裝空間。
而在這段時間以來變更的是:
1. 拉了太平洋22mm電源專線
2. 新增訊源SONY DAT PCM-2500的報到
3. 訂做了四支調音柱
在此就先依這三各階段的改變心得做個心得紀錄
太平洋22mm電源專線:
電源專線這個問題一直是許多音響同好心中的痛與迷思。
“痛”是因為無法拉專線è我慶幸這個空間可以讓我隨便搞,沒人會說不好看不美觀。
“迷思”到底線越粗就是越好嗎?è近來也有不少網兄拉了專線,並圖文並茂的把過程心得分享出來,但是大家在拉專線之前也都猶豫許久該怎麼拉好?要拉多粗?
再拉這條專線之前也是剛好網兄們討論不斷,適逢TAIPEI 101兄用太平洋22mm拉專線有剩,我就跑去給他搜括回家。
在TAIPEI 101兄那裡聆聽了他的系統與他是否用電源專線做了比較,用專線時聆聽起來音場深度確實是精進不少尤其是背景之寧靜如黑洞,讓我對拉22mm這粗粗的專線充滿了不少期待。
我的開關箱: 在此說明一下:
我的電源專線用漏墊斷路器旁邊這個無熔絲開關,
原本這個開關和中間的開關是屬於兩部冷氣專用的,
由於同個時間我只會待在一個房間只開一部冷氣,所以我把兩部冷氣的電源全併到中間那個開關,空出來這個就成了我的電源專線專屬開關。
由於22mm線太粗了所以我採明線方式處理。
終於把專線拉好之後滿心期待的靜靜的給他聆聽一下………
老實說沒有在TAIPEI 101兄那邊感受到的那麼大的差異,
好像有差異但是又不明顯> <……..我的專線為何會這樣??? 我給自己的安慰說辭是:由於我原本用的就是220V的專線,電源的供應原本就是充足且少干擾,現在只是把線材由原本的2mm升級到22mm所以感覺不太出來差異。 哀不這樣我也不知該如何做解釋,但也因此我也更加相信之前採用220V是正確的,電源的供應充足、干擾少這才是專線的基本訴求,線徑的粗細其實安全符合電工法規就夠了。 新增訊源SONY DAT PCM-2500的報到: 因此在我接下來尋求訊源的期間,我就鎖定必須要能使用220V的才要。 後來買進了錄音室用的SONY DAT PCM-2500,就符合了我這個期望: 1. 專業機種少音染忠實表現 2. 110V+220V可調式電壓 當這部DAT到位初期,由於我的電源專線在器材側是接一個士林電機40A的無熔絲開關,從開關的二次側直接220V電源線接到BM15A,所以並沒有多餘的接點可以供應220V給DAT使用。在做電源配置調整前也聽了一陣子的110V。 日後改用220V供電給DAT時感覺比110V供電時來的飽滿,用110V的電壓時聽起來的感覺比較瘦乾好像營養不良,用220V時也覺得背景比較黑。 在CDP和DAT的表現上,我是用舊的CDP當訊源送訊號給DAT轉錄的。 同張CD兩者比較起來的差異是: 1. DAT感覺背景比較乾淨 2. CDP的聽感比較動感,似乎比較有感情但是細聽之下毛邊多且粗糙 由於我的CDP等級低且較老舊目前這樣的比較可能不夠客觀。 不過我還是喜歡DAT的聲音感覺還是比CDP來的好。 這點是蠻符合DAT同好的共同認知啦。 四支調音柱: 當初我製作四只1/4弧擴散板是考量到最初的音響空間使用,可是後來卻陰錯陽差空間變成是在頂樓的鐵皮結構裡………關於擺位的過程這部分在之前的”我的兩聲道擺位”(二)和(三)中已提過在此不多做贅述。 但對於這次製作的調音柱,我坦承是受了德錩賣的G+H的吸音柱的影響。因為過去和G+H在市場上也有點競爭合作的交手經驗,且當初做1/4弧擴散板時也曾想過要做成圓柱型,但經過一些需求考量所以改做1/4弧。也就是這個誘因讓我重新構思製作調音柱,趁剛過完農曆年工廠有空檔就施做了。做好後其實心理蠻後悔的,因為我的音響空間不太寬度又窄這東西,單要收藏庫存這四支就很頭痛,所以做好後其實也放在工廠一段時間才去抱回來,帶回來也一直放一邊連塑膠套都沒拆封的擺著,一直到DAT到了搞定電源後才想到要來擺設。首先把調音柱拆封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透氣型吸音表面材的剩料來披覆,一支包白色一支包黑色,然後開始調整擺位的健身運動。 調整第一步:
話說一開始調整時我把四只諾是弧形擴散板先移開,四支調音駐再左右第一反射點附近各擺兩支,結果是感覺低頻又不見了。
調整第二步:
接著我把四支諾氏弧形擴散板移到後牆位置,希望能再喇叭後牆能補強一下失落的低頻,可是發覺絲毫對低頻的挽回毫無幫助,因此我決定還是先還原的原先的狀態。
調整第三步:
當我把諾氏弧形擴散板移回左右兩側原本位置後,由於家裡要搬動安神明桌,為了挪出空間動線,就把兩支調音柱放到了背牆去,也就是目前在中間的位置那兩支。結果意外的讓我發現:居然聲音的音場深度變深了!
由於我的喇叭的後牆只是鐵皮加木夾板而已,以往我都認為喇叭BM15A是錄音室喇叭原本就都直接貼後牆,且以前也試過把弧形擴散板擺在後牆也都沒什麼變化,所以我根本就不在意喇叭後牆,老是把一些有的沒的往那邊隨便丟。
如今這個發現後,我連忙把另兩支調音柱擺到左右牆角,不過這時就感覺不出來還有什麼進一步的特別變化了,因此那兩支的泡泡紙包覆我也懶得拆了。
有興趣想試試調音柱可能效果的人,可以來借去擺擺試試。
後記:
就這樣到現在為止,我對整個表現感覺是è滿意啦!
器材的部分大概就此定型啦,接下來的器材再更新的目標就是尋找CDP︰
希望是掀蓋式220V的CDP,不過這個我大概是有得等了。
整體來說,我想接下來的處理重點會把器材的電源做個整理,弄個排插整頓一下,不然線實在是太亂了。
940623初稿
我的兩聲道擺位(三)921112
最近有工程完工順便也把空間裡的擺位調整拍照洗出,
拍勢啦還沒買數位相機咩!
回頭看看居然我也廢話到了第三篇,連之前我重頭想在買音響時算起也有了五六篇了吧,
這篇寫完也到了年底似乎也該作個年度總結了。
對我個人而言也代表著我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歷。
玩音響我其實也只算初哥,我向來就不喜歡換器材所以親身玩過的設備很少,
而我聽的音樂曲風其實也是屬於很簡單的人聲樂曲。
也因而這一路走來完全是直接鎖定大方向==>>從喇叭的確定而逐步定位。
也藉此將過去自己的看法以及理念作了一些落實。
在myav我有賣噪音計、美耐敏吸音棉、白色系PE吸音棉、玻璃棉板,軟值遮音材等等設備材料,
噪音計是我工作上必備的設備,我也深深認為要做好一間聆聽空間噪音計的量測絕不可少,
但是我也清楚實用的噪音計不見得每個同好都買得起或是願意花錢去投資,
也因此之前我寫過噪音計和簡單頻譜分析的量測方式,
就是希望用最經濟的方式能有還可參考的依據。
而一些吸音材料也都是我工作上有採用的材料,算是我假公濟私順便提供給myav的同好。
但是接觸myav越久越覺得自己了解的還不夠廣,
也更加發現對於一個聆聽空間需要的東西還很多。
我們在建造實驗室譬如無響室時要追求的是一個極致無干擾,
但對於聆聽空間卻是要求一個中庸之道,而這個中庸就是自己的喜好。
每個人的喜好都不同,所以對我而言聆聽空間是沒有驗收標準的案子!
在某些方面我個人覺得比我設計建造無響室要來的困難。
之前我也曾一度在myav推薦過工作上有使用的100K玻纖板,
但由於單價、布面顏色、材料尺寸等等讓大家接受度並不高,
也因此我重新思考如何規劃美觀又實用的吸音板。
此外關於低頻駐波的問題相信也是音響同好在空間上一個很大的困擾,
而在音響界大家常用的階梯式擴散板,
其實我個人覺得很難說服我自己它能用小小面積達到該有的效果。
尤其我原本擬作為視聽室的空間約為長4米╳寬3.13米╳高2.9米,
除了進出的門與一個與門正對面的小窗,在這個幾近密閉的空間絕對會有所謂的駐波。
所以為我自己量身定作所需的低頻陷阱是絕對必要的。
雖然目前我的聆聽空間並不是在原規劃的空間裡,
可是自製的低頻陷阱在這個新空間卻也發揮了另外我預期該有的性能,
甚至在我缺乏中低頻時他成了我增加中低頻量感的好幫手。
呵呵各位或許看的一個頭兩個大.........我的低頻陷阱為何增加了中低頻的量感,
這樣的產品分明是矛盾且失敗的呀!
這個原因就出在於在設計上的訴求,
好比我以前鐵齒的認為擴散性能好的材料絕對不可能有好的吸音散性能,反之亦然。
但是我現在的東西是一個產品不是一個材料,所以在設計上我就會有可能兼容這兩樣特質。
說這麼多廢話卻都還沒提到我的視聽室現在變得如何?
對不起各位,應為還沒寫好啦。
但是前面這些話我覺得不說出來對我自己沒辦法交代,一定要寫出來作個紀錄。
所以不是要吊大家的胃口也不是要戲弄各位。
但是還請等等,也原諒小弟拿你們的催促當作逼迫我自己趕快作交代的動力。
就把這段當作是我的引言吧,希望趁著這個週末能把他寫出來。
話說近日我把空間和系統作了些調整,程序是:
1.把四只諾式擴散板全部擺到側牆來
2.添購前級搭配組合捨棄CD-ROM回歸正常配備CDP+PRE-AMP
3.把三只諾式擴散板正式組裝完成
先給各位看一下目前的配置:
1.把四只諾式擴散板全部擺到側牆來
如果你對我之前的擺位已經沒了印象請參考:
我的兩聲道擺位(一)921009
而在當時的系統搭配仍然和前集的搭配一樣:CD-ROM+BM15A
所變動的是:大家可以發現到我把四只諾式擴散板移到了兩面側牆,
當時還沒把其中三只作最後的組裝,之前這四只的就像是右邊靠喇叭那個一樣是米白色的。
會這樣擺的動機與原因是:
我向來都有個習慣,就是再調整擺位時會站到兩個喇叭中間去體會那種感覺,
把那樣的感覺設法在聆聽位呈現出來。
就在這樣的走位體會過程我發現當我站在喇叭中間但是略為靠後邊一些的時候,
聲音的量感差很多,忽然想起我過去不斷跟別人的說到:
不同的空間裡喇叭擺位,要一句系統搭配和喇叭作調整,沒有任何擺位是絕對的。
BM15A是錄音室用的監聽喇叭,他再錄音室的環境中的擺位經常需要的就是靠牆,
且錄音室中的吸音率也比一般住家的聆聽環境來的高。
如此一來我的諾式BASS-TRAPE放在角落不就沒有效用了????
尤其在這鐵皮屋頂木夾板隔牆本來就不易有駐波的產生,
因此我靈機一動就把原本在角落的兩只諾式BASS-TRAPE拿到側牆來變成目前的擺位,
成了諾式擴散板。
救郎喔驚人的效果出現了,原本我一直認為在鐵皮屋頂木夾板隔牆的空間裡要能有低頻,
是很苛求的,因為牆面跟屋頂根本無法將低頻保留下來。
雖然我事先就在兩側牆各擺了一只諾式擴散板作為留下中低頻的法寶,
但是那個量感跟現在兩側牆各擺了兩指的量感根本就是天壤之別。
這個也驗證了之前一些也是木板隔間的同好問到中低頻量感不足但是高音過量時,
我向來的建議:在第一反射點前後擺設櫃子的方向是正確的。
也由於這樣的改變更加突顯出BM15A的優異。
至於多優異呢?
我一樣拿之前測試低頻的殺手鼓來播放,之前的低頻我是要到屋外的廁所才有所感受,
如今我在聆聽位就感受到如同浪濤的中低頻像我捲來。
或許有人覺得很誇張,但是這種感覺就好比是把125HZ以下的頻段剪掉,
拿來和中低頻延伸到80HZ的作比較。
我認為單單只是CD-ROM直入就能讓BM15A發揮這樣的表現,
我只能說我太虧待BM15A了。
我順便要跟小羊兄說:老兄你沒聽到真可惜^^。
2.添購前級搭配組合捨棄CD-ROM回歸正常配備CDP+PRE-AMP
經過了之前的調整,讓我更加積極思考到底是要採購訊源或者是前級?
在這個sacd的軟體與機器都有可能大降價的階段,
更讓我不敢隨便就買個CDP回來,因為經常我買的軟體都有XRCD和SACD等版本,
在希望有更好軟體的前提下選擇能適用的訊源對我而言就需要好好考量。
但是如果買個二手前級好歹我也可以用舊的CDP繼續聆聽。
就是這麼巧剛好ottoh兄的一通電話在我猶豫的邊緣推了我一把,
就這麼給他敗了二手前級回來。
各位若還記得,小弟之前的前級是用AU-9000頂著用。
聽聽人聲吉他獨奏等簡單樂曲自然還可以,可是一聽有編製的交響樂時,
那就總有覺得吵的感覺,比起CD-ROM自然有過之但就是聽不下去。
這種吵雜小楊兄就受到荼毒了。
如今敗了前級回來,第一個測試的片子自然就是有交響樂編制的樂曲,
李靜美的”滿面春風”就是第一個受測的對象。
一播放,整個背景環境跟著安靜下來,一開聲,真想哭!
真沒想到在我家也可以有這樣的聲音。
原本不管在家裡哪個地方播放時的聲音都沒有這麼純淨的背景與感動的歌聲。
我甚至一度認為上揚的本土片子錄音也不過爾爾,反正這片子我也不認為錄音會多好。
但是在這一刻我不得不承認我錯了。我終於可以在家聽聽有編制的樂曲。
話說回來買了個前級回來當然在整體效果就要有所提昇的,
其實我有那些感受也是應該的,不然錢還花假的嗎?
嘿嘿!如果只是這樣當然我也就不用特別的列出一段來寫這些了,
畢竟CD-ROM和訊源+前級的組合怎麼樣都不能相提並論,
有好效果是應該的沒什麼好大驚小怪。
如果各位還有印象,其實我一直有個電源的問題,
我這裡是30幾年的老房子了接地等品質其實並不好,
不管是以前的空間還是現在的空間我一直都有著電源干擾問題,
也就是開關日光燈時音響系統也會批哩啪啦的響。
不管是穩壓器、濾波器甚至在現在的空間裡我也自己拉了專給後級部分使用的電源專線,
這個問題始終無法解決,持續困擾著我。
前不久在訊號來源討論區 > 喇吧會因為開、關電源而「啪」一聲剛好也有討論到,
AMP巧的也是AU-9000!
就我個人的看法有可能是好的器材在隔離上效果較佳比較沒這種困擾,
只是不知是不是只有入門器材的用家才會有這種問題,
因為當我的前級到位了以後,這個問題不見了。
這是在無意間的晚上開關了燈光,原本心裡一驚:糟了忘了音響開著,
可是預料中的批哩啪啦聲並沒有出現,我又多試了幾次(((真的沒有了。
我再也沒這種困擾了,所以有這種問題的朋友或許在解決這問題前可以多個解決的方式:
把器材升級或許就對了^^。
3.把三只諾式擴散板正式組裝完成
話說到諾式吸音板和諾式擴散板的部分,大家都會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
東西的外表往往是大家所在意的。
會動到這部分主要是我在設計這個BASS-TRAP時我預留了一個彈性,
如果需要作擴散則表面就不作處理,如果要再增加吸音效果則填充吸音材料後,
在表面批覆布面即可,如此可以增加運用的彈性配合不同的空間擺位與實際需求。
由於目前我是擺在側面第一反射點位置,且距離喇叭近,
而我是希望作進場聆聽模式所以在作了最後的吸音處理後,
我去採購了幾款布料來使用:
1.灰色絨布:喇叭正中央四方那片即是
2.棕色麂皮
3.白色麂皮
4.黑色仿皮(左邊那兩個)一開使用灰色絨布批覆的吸音板,完成後的顏色與質感我覺得不是很好,
所以才又更換了其他幾種布面。
後來換了白色麂皮用在吸音板是因為很多人都希望有白色的吸音板,
在此我只是想提供一個概念給大家:
吸音板的重點在吸音效果合不合你的需求,
家裡財物總管對顏色有意見時就找個他喜歡的布面給他披覆上去就好了,
如此一來管你用的是黑色泡棉還是高檔的吸音材,
都不會因為外表不能過關而無法使用。
其實那個白色麂皮很漂亮的只是我的相機太差拍不出他的美。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我不是很喜歡白色。
我比較喜歡暗色系,所以我另外還用了棕色麂皮和黑色的仿皮。
在此我要說明一下:
那個黑色仿皮其實跟我們機車的黑色坐墊很接近,不過摸起來的觸感好太多了。
而就施作的經驗麂皮的外觀似乎比較好看。
仿皮質料他的拉扯彈性比我原本的想像大許多,在固定上反而要多作揣測才作的漂亮。
寫這段的一個目的是要讓大家知道其實表面材料有很多種可以選擇,
對所需的吸音效果也並不會影響太大。
希望藉此篇能讓大家顛覆過去對吸音材料的表面顏色既有的刻板印象。
製作這些除了我自己的空間需求外也正好落實之前我跟別人所建議的施作方式,
證實這樣的做法的可行性。
以上的東西是我針對自己需求製作的原型物,有興趣的也可以來看看。
如有人有興趣進一部了解或需要協助製作可以和我聯絡一起討論交流。
我的兩聲道擺位(二)921009
原本離開音響這東西很久了,但卻是因為MYAV的成立讓我重新的接觸音響。
混了一年有餘開始忍不住了,便開始搜尋我的系統成員。
原本鎖住的目標喇叭是GENELAC-1031a,就當一段時間的訪價得到極為滿意的價格後,
正展開準備編列預算的時候,先知西雅圖兄聽了我的喜好推薦了他工作室剛買的BM6A,
又經過一番的找尋資料參考比較我決定了我的方向==>從國外自行買回BM6A。
BM6A也曾是西雅圖兄推薦的能自行買回的喇叭中C/P值最佳之一的喇叭!
自此在一邊準備預算另一邊尋找合適的採買對象與管道。
從準備到現在一年多了吧,這期間不少MYAV的推手們屢屢詢問喇叭買了沒!
別懷疑偶這麼摳的人我自己也不知道何時會買!
但是持續尋覓訊源、線材甚至前級的動作從未間斷過,只是礙於預算一直未有所動作!
直到X719進了家門第二天我下定決心展開秘密行動要正式把大房迎娶入門!
但是這個大房不是BM6A.......他是...........
嘿嘿如何從上到下黑到底啦,保證晚上就算不關燈只靠月光還是看不到他的存在!
大房如果進住時要把X719請到客廳就職,無奈老爸覺得老MS表現一直很稱職,
怎樣就是不願意讓X719就任新職,所以就在大房進住不久就開始替X719找婆家!
歷經一段時間終於也替X719找了婆家而AU9000也隨同伴嫁過去了!
而原本到此我娶進大房的計劃仍是偷偷摸摸的,心理暗爽!要我打報告門都沒有。
可是為何就這麼巧我一貼出要賣X719後不久,MYAV的眾敗家推手就連番詢問我到底何時才要買BM6A.........
還真作不得偷偷摸摸的事情!
抱歉扯了一堆大家覺得是題外的廢話,可是這過程對我這三個月來的音質轉變有很大的關聯,
也因此讓我體會到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想很少有人能和我一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
能夠有那麼大的系統轉變。
話題拉回來,大房進住以後就直接取代了X719的所在位置,
而在系統搭配角色上當然也會有些許的改變,簡介如下:
1.訊源:還是老朋友ONKYO的CDP
2.前級:AU9000==>現在的身份不同了喔原本是綜合擴大機的角色現在變成了前級
這個是我當時買這部二手AMP時就已經規劃到的過渡時期的需求。
所以人客呀,別罵我暴殄天物虧待了大房。
3.訊號線材:
A.都在光華商場買的AXE RCA訊號線和RCA轉XLR轉接頭
B.平衡訊號線V.D.H M.C. D 102 MK III
客倌呀別罵我,原本我的規劃是CDP平衡直入,這可是連前級我都想省了。
所以那些RCA的線材配件我只是當作過度期使用。
好啦這麼一來大房和X719再表現上該作個比較了吧!
我的評比是:
1.在人聲表現上大房的背景較X719來的乾淨,人聲聽來讓人更投入
2.在殺手鼓的測試方面,X719讓你知道鼓敲的聲音但老實說沒什麼感受,
大房不愧有當大房的本事讓人感受到有鼓聲的尾韻餘音!
大房經過我用低頻測試的情形是:
X719在100HZ時我的輕鋼架天花板結構就在跟著唱歌了
大房在125HZ很輕鬆的就帶動輕鋼架天花板大合唱
兩者的表現讓我更加肯定X719若有好後級一定可以更上層樓
而在AU9000未隨著X719陪嫁出去的時候,他和大房的搭配讓我感覺到一定要跟大家說:
在空間無法變動的情形時,請不要忘記了在系統搭配上的調整還是可以達到調音的部分需求的!
由於大房的進住了以後讓我覺得聽音樂其實不只是只有人聲可以聽,
雖然我目前還是只愛聽人聲。
但是有一點要提的是雖然大房進住了,再聽交響樂時還是覺得有點會吵好像是高頻過量的感覺。
可是在聽柯以敏的”想你想瘋了”這張專輯時,當用X719的搭配聆聽時有時覺得刺耳聽不太下去,
但是換由大房表現時卻有著不少的改善,這點更加讓我覺得系統的提昇對音質表現有相當大幫助。
一般對於系統經常發生會誤殺忠良的情形,由此用在軟體片子上其實也是可以同理可證的。
此外無意間在使用X719的組合時我還發現,我常聽的人聲片子的聲音頻率表現大都分布在125~2KHZ,
難道這意味著其實書架喇叭的性能對聽人聲為主的我就措措有餘了嗎?
這點在日後我找時間請大房替我解惑!
話說到此似乎該作個段落了,但是在此我要在加個後續的小插曲。
話說X719嫁給了我的同鄉,或許日後回去我還有機會可以見的到,
在前面我也提到AU9000也跟隨X719陪嫁了出去。
現在問題來了,我的CDP沒有音量控制我也沒有多餘的前級,在其他設備未進住前,
我怎麼聽音樂呢?
前鎮子原以為舊的燒錄機壞了,因為燒的片子不能看,所以買了一部新的BENQ 40倍速的燒錄機,
結果後來發現是燒錄軟體出了問題,也因此我多了一部燒錄機。
這時就派上用處了,我把BENQ的燒錄機拿來當訊源,POWER就拆原本一部報廢主機的POWER來用!
就這樣我用燒錄機的耳機孔來輸出訊號,並用耳機音量旋鈕來作為音控!
也拜託點大房都請回家了,也捨不得找個ㄚ鬟給大房使喚。
不知各位看到這裡有沒想過為何我一直東缺西缺的,
其實除了預算問題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我希望系統是一次到位!
我不想器材一換在換,老實說我也沒那本錢一換在換,器材一進一出對荷包總是會有不少折損的。
像我這般要讓系統直接到位的,就是一定要先認清需求,並且要能夠熬的住,嚴守寧缺勿濫的原則。
話說回來既然訊源換成了燒錄機,好歹也順便作個比較吧。
好個大房,縱使訊源降級了,聲音雖然打了折扣但不會比X719差太多。
在大編制的弦樂演奏上當然還是不能聽。
人聲的表現感覺到細節少了節奏上單純些,或許就是大家愛說的變瘦了吧。
就這樣聽了幾天,高雄的羊天王說要來台北問說方不方便來我這裡歇歇腳,
有客自遠方來當然歡迎,不過醜話我也說在前頭,現在只有燒錄機當訊源可以招待請別過我怠慢。
話說至此為了迎接羊天王的到訪,我又趕製了兩個PE吸音板放到後面的諾氏擴散板上方,
另外把一個吸音板表面作了白色麂皮布面處理:
第三張圖面是我用之前辦團購的灰黑色PE吸音棉黏貼了白色麂皮布面給大家作為一個示範參考,
這個吸音板就是之前為了解決大家對黑色系吸音材反感所作出的解決方案!
在這樣的外觀處理方式其實可以採用吸音率更好的玻璃棉板等材料而不用將就使用泡棉了!
圖面看來有些小點其實原物是白皙亮麗的,是我的掃描機不太盡責!
大家看前面我聆聽空間全景相片右邊那個就知道有多白皙亮麗!
再作這些處理過程中我發現了一項似乎是我這大房的監聽喇叭的特質,
所以在羊天王回去後我作了一些擺位上的變動,哇那可是意外的驚喜和莫名的感動!
由於欠缺相片輔助說明,在這裡我必須先賣個關子,等補齊了相片我再來敘述。
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
關於玻璃棉
2007-08-12 12:35:51
來源: 203.67.101.230
這篇是引用自: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
http://www.lungusa.org/site/pp.asp?c=dvLUK9O0E&b=35439#safe
採用Google的翻譯功能翻譯成繁體中文
事實玻纖
什麼是玻纖絕緣安全?
什麼步驟做,我以減少暴露?
安裝和清理
什麼是玻纖
玻璃纖維是一種人造產品,是組成的天然成份,如砂和再生產品,如車窗玻璃和瓶子.
配料融紡創造小束纖維共同組成的"玻璃棉" .
玻纖絕緣已用於1930年以來,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主頁絕緣子.
作為一種節能,玻纖絕緣節省了消費者的錢,並有助於保持建築物溫暖的冬季和夏涼.
保溫節約能源,同時減少了新的需求,電廠,減少排放空氣污染物,對環境和有利於防止全球變暖.
為了最大限度地節能,它是重要的是減少空氣洩漏,對可能發生的任何周圍地區,在你家有沒有密封.
這些可能包括窗戶;門;壁爐;采暖,通風和空調管道;周長和關節.
洩漏可控制與利用housewrap ,嵌縫密封面洩漏.
玻纖絕緣,也有利於控制噪音的建築物,汽車和家用電器.
玻纖絕緣常用火爐及管道系統輸送空氣被佔用的建築物和房屋,有效地減少傳動噪音.
是玻纖絕緣安全?
誠然,建築玻璃隔熱安全時,它是安裝妥當.
直接接觸患者的纖維材料或暴露於空氣中的塵埃,纖維可能會刺激皮膚,眼睛,鼻子和咽喉.
玻纖可造成瘙癢,由於機械刺激,從纖維. 這是不是一種過敏反應的物質.
呼吸纖維可刺激呼吸道,導致咳嗽和喉嚨沙啞. 有些人很敏感纖維,而另一些則不能.
玻纖絕緣套展示癌症警告標籤.
這些標籤必須按美國職業安全和健康管理( 1921 )的基礎上作出的決定是由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癌症)和國家毒理學計劃( 0.01 ) .
· 1994年上市的ntp玻纖為"合理預期將一種人類致癌物質"基於動物的資料.
· 1998 -美國會議治精神病工業衛生審查現有的文獻資料,並得出結論玻璃棉是"致癌實驗動物在一個較高的劑量,由幹線( s )的治化,在網站( s )的學式( s )或機制增活力( s )如果不考慮相關工人暴露" .
· 1999年和1921年製造volunta -端商定的方式來控制風險工作,以避免發炎. 作為一個結果, 1921年曾表示,它不打算規範暴露玻纖絕緣材料. 自願協議,稱為健康與安全的夥伴關係計劃,包括建議書暴露水平1.0纖維每立方厘米(六/消委會)的基礎上, 8小時工作日,並提供全面的工作習慣.
2000年美國國家科學院( nas )的報道說,流行病學研究玻璃纖維製造業工人表示, "玻· 璃纖維似乎不會增加患呼吸道系統癌症" . 耳塞支持接觸限值為1.0纖維/消委會表示,已建議業自90年代初.
· 2001年隸屬於工作組修訂了其先前的分類玻璃棉是一種可能致癌物. 這是目前被認為無法歸類為一種人類致癌物質. 做研究,在過去15年,自上次報告發布後,並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來聯繫這方面的材料,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什麼步驟,我可以以減少暴露?
有幾種方法可以減少暴露的玻璃纖維材料.
可以肯定的"聰明工作"時insta -暢銷玻纖絕緣在你的家.
遵循類似的安全步驟,任何時候你消除玻纖絕緣或進行家庭裝修工程涉及的工作,或與周圍的玻璃纖維保溫.
安裝時遵循的方向上的包以及這些安全步驟:
皮膚
· 穿太緊,長袖衣服和長褲.
· 不帶袖子褲或在手腕或腳踝. · 戴上手套.
· 不劃傷或碰你的皮膚如玻璃粒子積聚在你的皮膚.
· 當你讀完,洗淨皮膚或淋浴與溫和的肥皂和熱情,有了自來水.
眼睛
· 戴安全眼鏡一面盾牌.
· 戴上一頂帽子.
· 不要揉眼睛,而你正與玻璃纖維. 確保完成清理前擦你的眼睛或劃傷你的皮膚.
鼻子,嘴和喉嚨
如果你體驗刺激鼻子,嘴巴或喉嚨,你應該考慮佩戴一個字母" n 95 "的微粒呼吸器批准,由國家職業安全和健康.
如果你是工作在塵土飛揚的環境漏出,或正與玻纖絕緣架空,一次性防塵口罩可能是一個好主意.
一定要閱讀並遵守呼吸器製造商的指示,就選擇和正確使用呼吸器.
大多數家裝商店賣這些類型的一次性口罩.
安裝和清理
遵循這些步驟,並請務必閱讀並遵照製造商的指示小心.
· 保持你的工作環境清潔.
· 不處理廢棄玻璃超過必要的. 有一個垃圾桶或者塑料垃圾袋結束時刻.
· 使用正確的刀具等尖銳事業刀及直邊.
· 清洗時,你的工作領域,將有機有為你的方法,使你不蔓延纖維放回方面,你已經洗了以前.
· 確保所有安裝隔熱從未離開暴露在一個被佔領的地區. 如果絕緣沒有任何防護罩還是正面,它有可能造成刺激性,未來任何直接接觸,玻璃纖維. 如果絕緣了紙張或薄膜覆蓋,它是一個潛在的火災隱患.
· 轉變工作衣服後,你讀完你的玻璃纖維保溫工程.
· 洗工作服分開和掃除洗週期後,就完成了.
· 如同任何其他建材玻璃纖維絕緣已被清潔及乾燥. 如果絕緣是濕的,它可以成為含有黴菌.
如果重塑工程涉及搬遷玻纖絕緣,跟隨安裝安全書上列各項步驟.